出品|网易科技《后厂村7号》 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人用了一生奔向罗马。 当互联网经济的光芒投射到中国基层而广袤的乡镇土地上,它引燃的乡土年轻人的光荣与梦想、激情与焦渴,在喷薄、在跃动。 从高速流转的沿海大都市,到深山僻壤的西南高原乡村,11月下旬开始,网易科技《后厂村7号》记者深入到云南昭通、广东揭阳、湛江等地乡镇、工厂、农村和深山等地采访,探寻小镇青年在互联网浪潮下的生存状态。 快递员、广告商、网店供应商、建筑公司创办人,身份虽然三教九流,但他们的人生起跳路径相似——凭着自己的敏锐嗅觉和拼闯劲头,抓住互联网的“下沉”红利,寻求命运的蜕变。 截止2017年底,中国乡镇39888个,乡村人口5.7661亿人。 当白领们坐在写字楼里吃着外卖,为“民工化”的处境自叹自怜,这些不为人知的“小镇青年”,正向着数字经济时代的高阶群体奋力爬升——有人年入千万、有人坐拥别墅、有人娶了女高知,人生最重要的几桩好彩头,都被他们拿到了。 小镇青年,逐浪时代,各有精彩。 记者近距离采访的样本,或对人们观察小镇青年群体有所启发。 我有一个梦想——见到刘强东 刘平来的人生转机,和刘强东有关。 五年多前,靠拿低保念完了初中的刘平来外出打工,离开云南省巧家县,去了300公里以外的省会昆明。 父亲跳楼那一刻开始,身为长子,他就成了这个棚户区家庭新的“脊梁”。 在昆明,刘平来做过保安、服务员、建筑工人,卖过电动自行车。虽然靠提成每个月已经能拿到四千多元,比当地公务员的薪水还要高些,但他对自己的人生只有差评,“做什么都不出彩。” “出彩”这个词,他是从刘强东那里学来的。 “当时就是看了刘强东在新闻里面说了一句话,这是真的,说要让每个兄弟都过得有尊严、出彩,我当时就辞职了。” 他加入京东,转行干快递员去了。 向后厂村7号记者提及自己当初的选择,刘平来表现出无比的肯定。 干上快递员之后,刘平来的身份进阶通路迅速打开,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看不起我的人现在都看得起了,以前觉得我不行的人现在也觉得我行了。” 原本,在亲朋好友的眼里,刘平来的人生一眼就能看到头,已经是在社会最底层“趴窝”了,还能有什么奔头? 出人意料地,他讨到了老婆,而且讨的还是县城里的“高知”女性——一位高中生物老师。 完全是一段误打误撞的姻缘,刘平来却觉得是入行电商对自身境遇的最大改变。 有一次,刘平来送货进村,走错了路。深夜中,未来的老婆正好在被他误送的那家串门,姑娘应要求当起他的向导,陪他一块儿送货去了。 如今,小两口养育着两个孩子,夫妻两个月收入加起来上万,在巧家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刘平来成了不少人羡慕和对标的“成功人士”。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对于以贫富分化为表征的阶层固化矛盾会带来某些层面上的消解,这一点,在后厂村7号记者横跨云、粤两地的采访案例中都有所体现,刘平来只是其中一例。 这种消解,从刘平来身上看,直接与流量下沉挂钩。 不少研究机构均发布报告,提出中国乡村消费增长的趋势,阿里研究院甚至在一份研究中提到,2012年以来中国乡村消费的增速高于城市。 在刘平来的微观视野中,也观察到一些脉络。三年前,他所在的店,面向全县一个月的送货单数最高二十单,而在今年,每月大家电单数已经接近四百单。 “刚开始的时候(网购的)都是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电饭煲之类的,从小的尝试,还有小的冰箱,差不多一千左右。现在差不多几万,比如说一个好一点的西门子冰箱,差不多都一万块。” 刘平来所在的京东店,三年前只有一个保险箱(用于保存金额较大的网购物品),现在则增加到了三个。 刘平来等具体电商从业者在基层不遗余力地奔波、灌输、宣导。 三年前回到巧家,他给农村老人送去在外工作的儿子买的洗衣机,会被老人家当作骗子轰出来。遇到这种情形,他就要想尽办法和他们套近乎、交朋友、拉家常,一步一步和对方沟通,让他们理解什么是网购。 “我每认识一个顾客,差不多知道他玩微信的,我都会加上,就像牛皮癣广告一样的,走在街上全部看到的都是你的广告。”刘平来说。 刘平来身上的吃苦耐劳,也很适宜这份工作。 巧家县,隐没在海拔近3000米的大山深处,山路十八弯,地势险峻,泥石流、滑坡频发,车辆一不小心就有翻进金沙江的危险。 刘平来却把这种心惊肉跳当作日常。 送一次货平均来回200多公里,坐溜索、爬大山、划船,一年不知道要摔进沟里多少次。 2017年,刘平来继讨到老婆后,又成了典型人物。 |
|
通过键盘前后键←→可实现翻页阅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