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信息:
野餐野营
频道
您的位置:主页 > 户外装备 > 野餐野营 >  > 正文

内蒙古机场集团:二次创业十五载 奋斗铸就腾飞梦

2018-12-21 10:5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评论: [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成立15周年、呼和浩特白塔机场通航运营60周年的特殊年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时代东风,内蒙古机场集团紧紧抓住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和民航业的发展机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深化发展内涵,提升发展品质,为确保航空安全,扩展运输服务,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5年间,内蒙古机场集团运营的机场由7个增加到21个,年运输起降架次由1万架次增长到20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从80万人次增长到2000万人次,资产规模从7亿元增加到50亿元,呼和浩特机场从年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的小机场跃升为千万级大型机场……回首过去,内蒙古民航的奋斗历史经久弥新,内蒙古机场人“二次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机场人戮力前行。

nEO_IMG_4c3f6e4628a698ce2fa8b2c62b2a126.jpg

内蒙古机场集团:二次创业十五载 奋斗铸就腾飞梦

士气贵在凝聚,格局决定出路

——解难脱困再创业

发展道路的选择,决定着创业的方向。2003年,民用机场属地化改革全面实施。当时内蒙古机场集团虽然完成了人员及相关资产、设施设备的划分,实现了企业化运作,但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仍如影随形。当年集团所属7个机场一年只有4600万元的收入,亏损却近亿元,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尚未成形,市场疲弱、运力不足长久以来都是机场发展的桎梏,当时的内蒙古机场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除了面对经营方面的巨大亏损外,企业化运作后的机场集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心涣散、士气低迷——机场员工收入普遍低于驻场单位,感到前途渺茫,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于干了半辈子的老民航员工而言,突然被卷入由民航划归地方的“企业化”洪流中,原有归属感丧失,失落情绪蔓延;加上当时大量的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在改制期间转入行业行政部门工作,让机场集团面临着极严重的人力资源断层。如何破茧重生,走出发展困境,成为摆在所有内蒙古民航人面前的一道看似无法逾越的鸿沟。

凝聚人心、重振士气成为当务之急!回首内蒙古民航“五顶帐篷起家”的艰辛创业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机场集团,需要重唤和发扬前辈们初次创业的品格,所以,以凝聚人心和改革破局为目标的“二次创业”就此诞生,团结拼搏、干事创业的大旗高高举起,广大干部员工的精气神被调动起来。

“最好的守业是创业”。为了解难脱困,在激烈竞争中后来居上,时任内蒙古机场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董志毅带领班子成员审时度势,跳出自我改革的局限性,在机场连年亏损的情况下持续争取、积极借力,最终于2005年底实现了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受托管理内蒙古机场集团,并于次年促成了民航总局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署《关于加快内蒙古民航发展的会谈纪要》,呼和浩特机场被列为首都机场的主备降场,定位为华北地区重要区域枢纽机场,民航总局明确对内蒙古的机场建设投资10亿元,并将内蒙古作为发展支线机场的试点。内蒙古机场集团就此“站在巨人肩上”,发展前景豁然明朗。

内蒙古机场集团以借势而为的大格局和探索求变的新思路,让机场在摆脱生存困境的同时,也营造了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乘着属地化改革和企业化运作的大潮,争取地方政府对民航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还成功加入了首都机场集团这支“航母舰队”,通过民航局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开启了大变革、大发展、大建设的序幕,为之后十余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蒙古机场集团:二次创业十五载 奋斗铸就腾飞梦

内蒙古机场集团:二次创业十五载 奋斗铸就腾飞梦

深化内部改革,坚持服务地方

——“二次创业”谋发展

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加入首都机场集团后,内蒙古机场集团着力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快了“大变革”的步伐。全面对接首都机场集团管理制度,推进干支分离、主辅分离、机场建设与经营分离,初步实现了由运营型向管理型机场的转变。二是开辟了“大建设”的局面。对所属的7个机场展开了新一轮改扩建,其中扩建后的呼和浩特机场等级为4E级,整体运行保障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三是奠定“大发展”的基础。托管后的“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机场集团旅客吞吐量年均同比分别增长34%和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键盘前后键←→可实现翻页阅读
0% (0)
0% (0)

篮球.聚焦 足球.聚焦 体育运动 户外装备 体育观察